护好黄河“源头水”,甘南州以“保护”促“发展”-足球即时指数

发布时间:2023-06-15 08:24:07   来源: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站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的九曲黄河第一弯极目远望,款款而来的水流蜿蜒曲折,被河水分割的草原湿地上,牛羊安闲地踱着步子,享用着丰美的牧草,偶尔还能看见几只黑颈鹤挥动着翅膀嬉戏,宽敞明亮的藏式房屋内,牧民们喝着煮好的奶茶,欣赏起眼前的美景……


护好黄河“源头水”,甘南州以“保护”促“发展”

九曲黄河第一弯。李翔宇摄


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发源,黄河流经甘肃省的第一站便是甘南州。黄河干流流经甘南州433公里,每年向黄河源区补水占总径流量的58.7%。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甘南州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日前,中国环境报记者走访了甘南州5个县市,实地探访当地如何促进黄河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社会各界参与,政民合力守好黄河“蓄水池”

九曲黄河搬天山,夕阳西下九道弯。黄河“几”字形的第一道弯便画在了甘南州玛曲县。发源于青藏高原,多年的冻土发育使得大量冰雪融水与雨雪积水聚集在这道弯的低洼地区,形成大面积的高寒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蓄水池”。这里的湿地每年为黄河补给的水量超过径流量的三分之一。

守好湿地,才能护好黄河源头水。过去,玛曲县的湿地缺少科学管理,人畜误入,鼠兔横行,破败杂乱的野草取代了肥沃的牧草,裸露的黑土滩在草原上蔓延。湿地干涸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地垃圾。为了加快湿地保护和修复,甘南州在重点沼泽湿地周边建设了围栏,防止人畜随意进入,并开展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沼泽植被恢复示范推广和退牧还湿等修复措施。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永诚介绍:“通过积极采取修复措施,玛曲县累计修复湿地30.8万亩,治理沙化草原27.48万亩,‘黑土滩型’退化草地122.52万亩,有效改善了黄河玛曲段生态环境。”

湿地的消退,对生活在当地的牧民群众产生的冲击是最大的。为了保护好世代生活的家园,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民间组织与群众也加入湿地修复的事业中。

“每到赛马节等重大活动时,我们都会组织志愿者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垃圾回收,并向牧民科普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此外,还会将‘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翻译成藏文带进当地学校的课堂中。” 玛曲县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玛曲环协)秘书长交巴东知讲起了自己宣传湿地保护理念的经验。在他们的努力下,牧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对环保有了概念,更加珍视起自己居住的环境,也纷纷参与到草场管理、垃圾回收当中。

牧民的加入,让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有了新的“桥梁”。为了更好地监测黑颈鹤、雪豹等野生动物,相关机构常常通过牧民之口打听野生动物的踪迹,拍照的任务也交到了牧民手中。“我们对于黑颈鹤来说是陌生人,如果靠近就会飞走,但牧民们与黑颈鹤很熟,它们就不会跑。”交巴东知说。


护好黄河“源头水”,甘南州以“保护”促“发展”

水鸟栖息在湿地。李翔宇摄


距离玛曲县不到50公里的碌曲县尕海湿地,有着共计58150公顷的湿地面积,据测算,可涵养水源达1762.98万立方米,同样也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之一。

自2014年以来,尕海湿地保护区连续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尕海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尕藏东珠说:“通过治理,尕海湖面面积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的480公顷增加至目前的2500公顷左右。湖区周边干涸的山泉恢复出水,沼泽湿地的面积恢复到了12000多公顷,地下水位得到提高,蓄洪和调节气候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完成尕海湖的覆土植绿,也需要让居住在湖边的牧民群众实施整村搬迁,对旧村落进行拆迁。”

搬迁后牧民怎么办?新村带来新契机

从尕海湿地搬迁出来,不少村民定居在了离湿地不远处的尕秀村。

曾经的尕秀村牧民,面临着与尕海湖边牧民们同样的境遇:牧民群众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就医、上学十分不便。为此,自2004年以来,碌曲县通过开展游牧民定居点生态宜民搬迁、生态文明示范村试点建设项目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各类项目,使尕秀村完成了华丽蝶变。

走进尕秀村,一排排藏式民居与碧绿的牧草交相辉映,点缀在国道213线的两侧。周围的草地被栅栏围住,防止牛羊破坏,维护周边地区的草畜平衡。

围栏隔开草场,是否意味着牛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牧草,难以健康长大?尕海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阳介绍,为了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当地通过改革采取“十户联产制”——四五家草场以牛羊入股的形式成立联合体,共同制定放牧计划,使牛羊可以在特定季节进入草场,开展科学养殖,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通过这种方式,牛羊在草场进食的区域和时间有了规划,让草场得到充分的休息,也有利于草质的提升;几户共同放牧需要的牧人更少,能够解放出劳动力从事其他工作,增加收入;联产家庭一般建有喂养大棚,通过补充喂养还能够缩短牛羊的出栏期,增加经济效益。”高阳说。

尕秀村的蝶变不仅在于产业升级,还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地处兰州通往四川九寨沟的黄金旅游线上,为尕秀村提供了契机。2017年,甘南州委、州政府经多方面考虑,部署碌曲县和尕海镇打造尕秀村,让尕秀村农牧民群众从单一发展传统畜牧业向旅游服务等多产业共同发展转型,使原始生态资源在充分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发挥出经济效益。


护好黄河“源头水”,甘南州以“保护”促“发展”

牧民群众家的屋顶装上了太阳能板。李翔宇摄


对于世代以畜牧为生的牧民而言,搞起旅游业并不是一件可以立马接受的事情。回忆起建设初期,高阳表示:“我们发动党员干部的力量,为牧民们讲述转型发展的好处,并帮他们打扫家里的环境。这种‘村干部入户’的形式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不少牧民都开始主动打扫起自家庭院,加入‘牧家乐’的建设中。”

旅游产业开发的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尕秀村修建了幼儿园、小学,也有了村级医务室和藏医馆。孩子有学上、老人好就医,村民的腰包也依靠“牧家乐”鼓了起来。据了解,尕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逐年稳步提升,从2016年的0.67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1.75万元。

“全域无垃圾”后,打造“五无甘南”成为新目标

从尕秀村向东北前行100多公里,便来到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洮河下游的合作市。位于合作市区北部的加拉尕玛村,曾经是环境“脏乱差”的典型。村民杨凤菊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回忆起曾经的村子,她说:“以前环境很脏很乱,路面尘土飞扬,我们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不仅如此,当地牧民粗犷式的畜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牧民们在自家一楼养畜,二楼居住。屋内不仅经常出现牲畜的异味,产生的粪便和废水直接排入河里,对河流产生不小的污染。

2016年,甘南州第十二次党代会围绕绿色崛起,开启了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发展路径。同时,一批生态文明小康村也在甘南州建立起来。

“以此为契机,加拉尕玛村重点实施了村主干道硬化、排洪水渠修建等项目建设,全面整顿公共区域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同时把畜禽从牧民家中‘迁出来’,全部落实集中圈养。” 坚木克尔党工委书记索南草说。

如今的加拉尕玛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几乎没有垃圾;曾经乱排乱倒的废水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集中统一的污水处理管网;绿地鲜花,也为村子里增添了怡人的景色。牧民家中,一层改造成了栽满绿树绿植的“花园”,二层通上了天然气。异味没有了,环境变好了,居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看着自己的村子变得这么好,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杨凤菊高兴地说,自己家在去年获得了“合作市美丽庭院”的奖状,今后也会继续争做村里的“环保先锋”。


护好黄河“源头水”,甘南州以“保护”促“发展”

加拉尕玛村村民正在自发植树。李翔宇摄


“借着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州’和乡村振兴的东风,村庄得了发展,百姓也得了实惠,为村子发展增添了不少的底气。”索南草说。

加拉尕玛村的实践,是甘南州实现“全域无垃圾”的一个缩影,也是甘南州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2021年1月,在实现“全域无垃圾”的基础上,甘南州启动了“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创建。

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在距加拉尕玛村几公里的合作市生态产业园,污水处理管网已经敷设整个园区,园内所有企业的污水都会统一收集到管网内进行处理。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亚宝说:“为了强化污水处理能力,我们还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对污水处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在华羚集团的园区内,不少牧民群众带着自家的牦牛乳和曲拉,来到订单农业交易区买卖。“以前自己卖一公斤曲拉不到两元,自从和华羚合作后,一公斤能卖到63元,收入一下子翻了50多倍。”一位牧民群众说,他还成了公司的股民,每年可以分到8%以上的分红。

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华羚集团与牧民群众联系在了一起,卖出绿色产品,也增加了当地牧民的收入。“这种方式基本解决了牧民群众因草畜平衡压缩草场载畜量所产生的矛盾,实现了他们减畜不减收的愿望。”马亚宝说。

政府、企业、牧民群众……甘南州在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已经形成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初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定,将继续谱写人水和谐、保护与发展兼容的新篇章。

编辑:李琳玉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足球即时指数官网足球即时指数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足球即时指数的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足球即时指数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闻
财经
生态
科技
  • 习近平在石家庄市考察调研
  • 栗战书在黄河保护法实施座谈会上强调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 推动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
  • 栗战书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百三十三次委员长会议 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
  • 粮稳天下安:中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习近平会见沙特国王萨勒曼
  • 李克强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
  • 栗战书同尼加拉瓜国民议会议长波拉斯举行会谈
  • 李克强抵达金边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
  • 北交所上市公司去年合计营收增逾两成
  • 住房租赁市场融资渠道全面拓宽
  • 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未作调整
  • 能链智电ceo王阳:绿色金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 2022年中国银联足球即时指数的合作伙伴峰会召开——联接创造价值,共助商户经营
  • 积极触网,推动产品“破圈” 老品牌“在线”越活越年轻
  • 银保监会拟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
  • 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25%
  • 绿色电能助力乡村生态游
  • 深圳2172个工业园区完成转供电改造 年减少企业用电成本超30亿元
  • 能链智电以充电碳减排助力进博会打造零碳会议
  • 零碳智慧园区怎么建?能源思享汇给出港华答案
  •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电力新篇章
  • 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施耐德电气助力2022北马开跑
  • 聚焦服贸会“双碳”技术 看科技如何助力绿色转型
  • 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六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领域)
  • 央企全力做好基础产品保供稳价
  • 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 华龙一号批量化首堆漳州核电1号机组外穹顶吊装成功
  • 更多支持政策将出 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或超95gw
  • 隆基创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新纪录
  • 智能巡检、智慧施工、智控工厂……记者实地探访“5g 工业互联网”应用成效
  • 数据中心刷新“绿色标准”
  • 我国油气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旋转地质导向获突破
网站地图